计算机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班)

本专业于1995年开始本科招生,2000年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湖南省重点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级第二类特色建设专业,201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湖南省一流建设专业,2019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建设专业。专业拥有湖南省“荷尖”人才计划1人、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湖湘人才3人、校师德标兵1人。

1、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班)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应用及学术型人才为己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软硬件知识,具备研究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和行业精英,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专业。立足计算机科技前沿,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涉及计算学科研究以及计算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构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系统架构、算法逻辑、性能优化及实际应用之间的协同关系,现已形成交通大数据系统、智能电网与安全、智慧建造物联网等与九州平台-九州(中国)优势学科结合的专业核心方向。本专业创新人才班面向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专业,坚持扎根湖南、面向全国,深耕行业、服务产业,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2、特色优势

构建“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突出创新”培养模式,大力开展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本专业学生CSP能力测试排名全国高校前列;结合学科发展,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8-2024年获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名列省内前茅。在校内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实施团队导师责任制,遴选优秀教师作为创新班导师,新生入校后进行导师和学生的双选。协调院外优秀师资,承担公共基础课教学。人才创新班分实践创新和科研创新2个培养方向:实践创新方向的学生由专门实践创新导师团队负责全程培养;科研创新方向的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机学院的科研团队进行不同方向的科学研究,为考研和从事研究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理论为主的项目化课程+实践为主的跨学科项目制实训+竞赛类培养”的学科交叉型课程体系,配备一流的师资开展小班化、项目制教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培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方向,专业依托“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智能处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电力区块链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大力发展与交通、电力、土木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已形成交通大数据系统、智能电网与安全、智慧建造物联网等多个特色方向,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计算机人才支持。组建了具有多学科背景和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多元化师资团队,校内外师资在项目制教学中共同担任学生项目的技术导师和项目管理导师,导师对学生进行多对一的全过程指导。强化科产教融合,与知名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教学、科研和实践平台,拓展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路径。

3、就业前景

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部分毕业生近年直升保送或考研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金山软件有限公司、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4、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A(一)(二)、线性代数、大学物理B(上)(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基础、离散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A、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A、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A、编译原理与技术A。